在矿山井下开采中,老空积水、含水层突水、地表水下渗等水害风险始终存在,一旦发生大规模突水,水流会快速淹没巷道、冲毁设备,甚至威胁人员生命安全。防水闸门作为矿山“水害应急截流装备”,安装在井下关键巷道(如井底车场、主运输巷),通过高强度门体与密封结构实现水流阻断,为人员撤离、排水系统启动争取时间,同时保护主通风机、变电所等核心设施免受水淹。它是落实《煤矿安全规程》“井下防水设施必须可靠,具备抗突水能力”要求的关键装备,与防水密闭门的“局部密闭”功能互补,形成“区域截流+局部防护”的井下防水体系。 一、核心定位:水害扩散的 “刚性拦截墙” 与防水密闭门聚焦 “硐室入口局部防水”、防火栅栏门聚焦 “火灾隔离” 不同,防水闸门的核心价值在于 **“区域性、高压力水流阻断”**:一方面,能承受 0.5-2.5MPa 的突水压力(远超防水密闭门的防护等级),在主要巷道形成 “截水关卡”,防止水流从突水区域扩散至井底车场、采区等人员密集或关键设备区域;另一方面,闸门关闭后可形成 “临时挡水坝”,为井下排水系统(如主排水泵)创造工作条件,逐步降低水位,减少水害损失。其适配场景覆盖煤矿、金属矿的井下主巷道、井底车场联络巷等,是矿山 “水害防控” 与 “系统保护” 的核心基础设施。 二、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:高承压的 “截流密封逻辑” 矿山防水闸门需针对井下高水压、复杂地质条件设计,采用 “门体 - 门框 - 驱动 - 密封 - 辅助” 一体化结构,通过 “预警触发 - 动力驱动 - 密封承压” 三步实现水害应急截流,具体原理如下: (一)核心结构组成 门体(承载核心):采用整体焊接钢结构,材质多为 Q345R 或 Q460 高强度钢板,厚度根据设计承压等级确定(0.5MPa 压力对应钢板厚度≥20mm,2.5MPa 对应厚度≥50mm);门体为矩形或弧形(弧形门体受力更均匀,抗水压能力更强),内部焊接纵横加强筋(间距≤300mm),确保高水压下无变形、开裂风险。 门框(固定支撑):与巷道岩壁或混凝土浇筑体紧密结合,采用工字钢或槽钢焊接框架,嵌入巷道围岩深度≥500mm(软岩巷道需增加至 800mm),通过预埋螺栓与混凝土浇筑固定;门框内侧加工有密封槽,用于安装密封件,与门体形成紧密贴合。 驱动装置(启闭动力):分为手动、液压、电动三种类型: 手动驱动:配备齿轮传动机构与手摇装置,适用于低压(≤0.8MPa)、小尺寸(宽度≤1.5m)闸门,应急时 3-5 人可手动关闭; 液压驱动:由液压站、液压缸、传动杆组成,可实现门体快速启闭(关闭时间≤3 分钟),适配中高压(0.8-2.0MPa)闸门,且具备失电后蓄能器应急驱动功能; 电动驱动:通过防爆电机带动丝杠或链条传动,适用于大尺寸(宽度≥2.0m)闸门,配备 PLC 控制系统,支持远程操作与自动触发。 密封装置(防渗漏关键):采用 “主密封 + 辅助密封” 双重结构: 主密封:安装在门框密封槽内,采用丁腈橡胶或聚氨酯材质的 “U 型” 或 “O 型” 密封圈,压缩量≥30%,确保门体关闭后与门框无间隙; 辅助密封:门体边缘焊接止水带(材质为遇水膨胀橡胶),遇水后体积膨胀 1-3 倍,填补主密封可能存在的微小缝隙,双重保障密封效果,渗漏量≤0.1L/(m・h)(在设计承压压力下)。 辅助系统(功能保障): 预警触发装置:配备水位传感器(安装在闸门上游侧)与压力传感器,当水位超过设定阈值(如距离巷道顶板 1m)或水压达到预警值时,自动触发闸门启闭信号; 排水与清淤装置:闸门底部设置排水孔(配备截止阀),用于日常排出门框内积水;上游侧安装冲淤管,通过高压水冲洗门体附近的煤泥、岩屑,避免杂物影响闸门关闭; 观测与检修装置:门框两侧设置观测孔(配备防爆玻璃),便于日常检查门体密封状态;门体预留检修门(尺寸≤600×800mm),可在不拆卸闸门的情况下进行密封件更换。